長腳胡蜂是胡蜂科長腳黃蜂屬的統稱,全國均有分布,以云貴川居多,主要有黃長腳胡蜂、家長腳胡蜂、褐長腳胡蜂等,以群居為主,毒性較弱,攻擊性也不強,對控制害蟲有積極作用。
長腳胡蜂是胡蜂科長腳黃蜂屬的統稱,體色較淡,呈黃褐色,最常見的是黃長腳胡蜂和家長腳胡蜂,它們大多棲息在樹叢、石縫、屋檐下等地方筑巢,在性情方面比其他種類的胡蜂要溫和一些,攻擊性稍低,一般來說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但也不排除例外,那么長腳胡蜂攻擊人后,毒性厲害嗎?傷害性大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長腳胡蜂的毒性強不強吧!
一、分布較廣
長腳胡蜂是多種胡蜂的統稱,在我國各地均有分布,以云貴川等地居多,目前發現的至少有四個亞種,習性各異,打大部分的黃腳胡蜂在清明節前后開始在土洞、樹洞等較為隱蔽的地方筑巢,待發展壯大后遷移到周圍的樹干、房屋、巖石等地方筑巢。每年的10月份后,隨著氣溫下降,蜂巢并走向了沒落。
二、種類較多
在自然界中,長腳胡蜂種類較多,主要有黃長腳胡蜂、家長腳胡蜂、褐長腳胡蜂等,外觀特征及體長均因種類不同而有差異,例如家長腳胡蜂的體色為橙褐色,體長約為17~22毫米,而黃長腳胡蜂頭大,胸部黑色,體色為鮮黃色,體長約為18~23毫米,在樹梢與屋檐營巢,是一種營獨棲生活的胡蜂。
三、棲息特點
長腳胡蜂是典型的群居性蜂類,蜂群中有雌蜂、雄蜂和職蜂三種蜂型,主要以小型昆蟲及鱗翅目的幼蟲為食,也采食多種植物的花蜜及果實,一般都用浸軟的似紙漿般的木漿造巢,蜂巢為蓮蓬狀,多修筑于隱蔽的樹叢、石縫或屋檐下。
長腳胡蜂的工蜂有螯針,捕食蜜蜂等小型昆蟲。它們除吸食蜜蜂蜂囊里的蜜汁外,還將蜂尸運回蜂巢飼喂幼蟲。
四、毒液強弱
長腳胡蜂的毒性比較弱(只會比蜜蜂稍強,但比馬蜂毒性小得多),毒液的主要成分是蜂毒明肽、組胺、五羥色胺、透明質酸酶等,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經毒作用,被蟄后一般問題不大,不做處理短則幾小時,長則兩三天便會痊愈,只是被蟄處會立即紅腫、疼痛、瘙癢等,需要注意的是,過敏體質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但一般不會有生命危險。
五、攻擊性不強
總的來說,長腳胡蜂的攻擊性并不強,只要不過分靠近長腳胡蜂或者蜂巢,它們是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如果長腳胡蜂感受到了被侵犯或者受到威脅,也會群起而攻之,它們會叢肛門排出有毒的軟刺體,被蜇后輕者疼痛幾天就沒事了,重者受傷部位會出現紅腫,疼痛,久久不能消散。
另外長腳胡蜂的群勢不強,一個蜂巢中成員蜂能達百只以上的都是少數情況,大部分蜂巢只有幾十只蜂,所以總的說來長腳胡蜂對我們人類生活的威脅也不大,而且長腳胡蜂對控制害蟲也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完全沒有任何必要去招惹它們。
六、被長腳胡蜂蜇傷后怎么辦
長腳胡蜂的攻擊性不強,但凡是都有例外,如果不幸被長腳胡蜂蜇傷,傷口處可能會出現紅腫,先看是否有毒刺,如果有就要先拔出毒刺,一般被蜇傷后立即用鹽水或者肥皂水清洗傷口,涂抹紅花油或者萬花油即可。
如果難以承受或者疼痛嚴重,可以采用冰塊冷敷患處,立即止痛,還可以紅腫消散,如果全身過敏可以采用抗過敏的藥物,比如西替利嗪或者撲爾敏。癥狀較輕,可以涂抹蜂蜜或者綠藥膏,清涼油等活血化瘀的藥物也可以采用熱毛巾敷,可以加快血液流動,可以快速消除炎癥。另外,母乳也可以擦抹傷口,同樣有效。
日常生活中,還是建議大家做好個人防護,根據體質,增加營養,提高抵抗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
總結:長腳胡蜂是長腳黃蜂屬統稱,其毒性并不強,只要不是過敏體質,一般被蟄后不作處理,短則幾小時長則兩三天便會痊愈,另外,長腳胡蜂對控制害蟲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因此一般非必要則不要輕易去招惹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