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學名“胡蜂”,又稱為:螞蜂、黃蜂等,體大身長且毒性較大,是一種較兇猛且分布廣泛、種類繁多、飛翔迅速的昆蟲,群居性生活,以一個蜂巢為一個群體,蜂巢是通過使用類似薄薄的紙漿般的木漿建造而成,以獵取其它昆蟲或小型動物以及植物為主,屬雜食性昆蟲。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干擾時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致死亡,那么馬蜂在家筑巢是兇是福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馬蜂在家筑巢是兇是福?
馬蜂作為一種昆蟲,筑巢是其天生的自然本能,在哪里筑巢與是兇是福是沒有任何關系的;雖然如此,但馬蜂是一種比較兇猛的昆蟲,其攻擊性較強,一般情況下不會主動攻擊,但為保證安全,最好還是在馬蜂群體還沒形成氣候的時候,盡量的趕走,以免以后傷及他人。總的來說,馬蜂在筑巢地點的選擇上是比較謹慎的,一是為利于群體繁衍生息,馬蜂會選擇在冬暖夏涼、氣溫濕度適宜的環境中建造蜂巢,二是附近必須要有可飲用的干凈水源地,三是筑巢地需要有較好的安全性,不易被發現或攻擊,四是還要保證筑巢地附近有足夠的食物來源;只有符合這些條件,馬蜂才會選擇筑巢。
被馬蜂蟄了如何處理?
1.一旦被馬蜂蟄傷后,被蟄處的皮膚會出現紅腫、疼痛和瘙癢,這是一定要觀察皮膚里面是否有滯留的毒針刺;
2.如果感覺疼痛或腫脹,可立即用冰塊敷在被蟄處可有效緩解,如果疼痛難忍則可立即服用一些止痛類的藥物以幫助減輕痛苦;
3.如果有過敏反應或者蜂毒有蔓延的可能,則需要服用一些抗過敏的藥物,嚴重者建議立即送往就近醫院診治;
4.被蟄后如果出現呼吸困難、喘粗氣、聲音變粗,則要馬上送往醫院急救,以免傷及性命。
為什么不能招惹馬蜂?
馬蜂和勤勞可愛的蜜蜂相比,簡直就是強盜一樣的存在,馬蜂不僅搶奪、獵殺、蜇人,無惡不作,而且它們幾乎分布于世界各地。雌馬蜂尾端有鉤狀螯針,螯針中貯存著毒液。當雌馬蜂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干擾時,會群起攻擊,毒液可以讓人產生過敏性或毒性反應。和蜜蜂不同的是,蜜蜂蜇人后會立即死去,原因是它們尾巴端的毒針與內臟相連,而馬蜂則不同,它們蜇人后并不會死,因為毒針沒有與內臟相連,丟掉鉤子不會將內臟帶出體外,所以它們可以反復攻擊人畜等。
除了人,很多昆蟲也不敢輕易招惹馬蜂。因為馬蜂是雜食性昆蟲,喜歡將采集的花粉、花蜜和果實作為食物,也喜歡吃蟬、蝗蟲等昆蟲。馬蜂生性霸道,常常搶奪其他蜂蟲的食物,而對方卻毫無招架還手的能力,因為弄不好自己也會被強盜吃掉。
如何消滅馬蜂窩才安全?
1.藥物毒殺:每年的春季是馬蜂活動的重要季節,一般只有少量越冬蜂(每1只蜂建1巢)出現,此時,所建造的蜂巢也較小,可通過直接摘除毀掉,也可通過食用布條、毛巾或者口袋包裹住蜂巢,扎緊袋口直接除掉。
2.適時摘巢:先用殺蟲劑噴射蜂巢出口和巢外蜂群,然后用口袋(如:編織袋等)套住蜂巢快速扎緊袋口,摘除蜂巢燒掉或踩爛,摘巢時間最好在晚上或雨天進行,因為雨天馬蜂很少出巢活動。
3.用水消滅:有些馬蜂會在高處筑巢,這時可通過高壓水槍瞄準蜂巢強力噴水,因蜂巢是用較薄的木漿做成,極易被打碎,如果沒有條件,也可采用在長竹竿或木桿的一端捆綁浸過燃油的廢舊棉花,先點燃棉花,然后伸到蜂巢邊燒毀蜂巢。
4.火攻蜂群:每年的深秋季節,氣溫降至15度時馬蜂群就會開始離巢,飛遷到石洞、草堆等相對溫暖的地方御寒,然后結團在一起(常數百只聚攏抱成一團),如果此時發現蜂群可采用火對抱團的蜂群燒毀。
5.采水毒殺:馬蜂和蜜蜂一樣,也有采水的特點,在馬蜂取水的地方可放置加入農藥裝水器皿,一旦馬蜂采水后就會中毒死亡,不過此法需要注意人畜安全,且不可誤食或噴淋到自身以免影響安全。
6.蜂尸誘殺:馬蜂是一種雜食性昆蟲,不但捕捉小型動物,連同類也會捕殺,我們可利用這一習性,用事先準備好的馬蜂尸體誘捕馬蜂,當馬蜂咬食同類尸體時,迅速出擊用拍子直接拍死,操作中藥注意安全,一旦沒拍死很容易引發馬蜂群攻擊,事先應做好自身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