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胡蜂的簡介
胡蜂,屬動物本,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細腰亞目,胡蜂科,胡蜂亞科,胡蜂屬!世界上已發現5000多中,中國有200多種,胡蜂屬有幾十種。有白天活動的,也有晚上活動的,胡蜂分布于世界各地,品種繁多。
胡蜂科的社會性黃蜂是最著名的黃蜂種類之一.大部分屬於胡蜂亞科(Vespinae)及長腳黃蜂亞科(Polistinae).其群體中有3個級型的個體∶1至數只蜂王、少數幾只雄蜂及不育的雌蜂——工蜂.蜂王是能育的雌體,在春季筑一小巢,產卵於其中,卵孵化成幼蟲發育為工蜂,從而開始建立一個群體.工蜂咀嚼吞下乾燥的植物材料(通常為木質),又將其回吐出,并與唾液混合,用以構成紙樣的巢,巢越筑越大.其巢由一層至數層垂直排列的巢室組成,開口向下.巢見於土壤中的腔穴內、樹干中,或掛於樹葉、枝條或屋檐下.
二、胡蜂的習性與特征
胡蜂的尾部都有一根酸性具有腐蝕性劇毒的毒針,主要用作保衛或者抵抗入侵者,胡蜂分為蜂王、工蜂以及雄蜂三種,蜂王負責產卵,工蜂負責喂食和建巢,雄蜂負責交配!
胡蜂是一種母系家庭統治昆蟲,他們的眼睛只能看見運動中的物體,對氣味非常敏感,所以他們的交流方式全靠一種獨有的體味進行區分對方,各種胡蜂的體味也不相同,蜂王有會一種特別的味道來統治整個家族。
多數胡蜂品種都有冬眠現象,大多胡蜂品種的繁衍主要由蜂王從農歷2~4月結束冬眠單獨出山尋找合適的筑巢地點,有的筑巢于地下或大樹的洞中,有的筑巢在樹上或者密集的灌木叢中。選好適合的筑巢地點后便會外出尋找朽木或者樹皮作為筑巢材料,蜂巢有包殼,包殼內有一層5~10個開口向下的蜂房(育兒室),所以蜂卵的頭都是向下的。做好幾個育兒室之后蜂王就會產下自己的第一批卵,統稱工蜂(不會產卵的雌蜂)發展自己的母系帝國統治制度。
胡蜂的成長有幾個階段,分為 卵~幼蟲~蛹~成蟲,從卵到成蟲最短也要二到四周。幼蟲長到一定程度后會在頭頂位置轉圈吐絲做繭,繭呈雪白色,之后在里面會有一個進化過程,由蛹變為成蟲,大概需要一周的時間。到時就會破繭出巢,開始它的殺掠生涯。
蜂巢發展到一定數量的工蜂之后,蜂窩的發展,喂食和其他一切工作都由工蜂負責,蜂王只負責產卵。蜂巢內有多層蜂房,一層層都由多根結實的“柱子”掛著向下豎著排列,越是下面的蜂房孔經越大,培育出來蜂就越大。發展到農歷7~10月份,蜂王就會在最低下幾層產出多批無受精卵(雄蜂),與特別培育的受精卵(新蜂王)!等都出房之后會在天氣晴朗的中午進行婚飛儀式(新蜂王與雄蜂交配),婚飛之后的新蜂王就會找樹洞以及其他合適的地方過冬,到天氣轉冷之后其他的工蜂、雄蜂與老蜂王隨即死亡。但老蜂王的死大多由于腹中的卵產光而且無特殊氣味統治家族之后被它的子女活活咬死。
胡蜂也有少許不冬眠物種,據目前國內已知的有三種,它們的繁衍方式與蜜蜂相似!胡蜂因各地地理環境,溫度不同,同種蜂的體紋、顏色、會出現不等差異!下面就開始介紹國內常見的胡蜂種類及胡蜂愛好者命名。
三、胡蜂的食物
成蜂一般會以幾種分泌甜漿的樹漿或一些腐爛的水果的果汁為食,但不存在網上說的啃食水果或者其他鮮果的說法。
幼蟲主要進食肉類,成蟲會捕食一些昆蟲,咬成肉沫對幼蟲進行喂食,幼蟲還會吐出種特別的增強體質及抗疲勞的一種液體給成蜂吃,成蜂吃了可來回飛行幾公里,在哺育期間成蜂主要就吃幼蟲的這種特殊食物作為能源補充!
1,小黃腰胡蜂
別名:黃腰仔,臺灣虎頭蜂,
分布: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500公尺以下地區,屬低海拔常見蜂種,
體長:雌蜂2.8~80px雄蜂2.2~65px,工蜂2.0~70px
習性:喜歡筑巢于灌木叢,和一些較密集的矮樹中間,少許也會在房屋或者高樹上筑巢,蜂巢最大不超過8公斤,
特征:性情溫順膽小,捕食距離較近,冬眠比較早!
2,黃腳胡蜂
別名:葫蘆蜂,花腳仔,凹紋胡蜂,赤尾胡蜂,黃腳仔,黑胸胡蜂,白腳胡蜂,墨胸胡蜂等!
分布:高低海拔普遍分布,屬最常見胡蜂物種,
體長:雌蜂2.8~80px,雄蜂2.2~65px,工蜂2.0~70px
習性:蜂王先筑巢于洞中,待到端午節前后搬到樹上,草叢,房屋,等地方,蜂巢最大可達40公斤左右,
特征:黃腳性情溫順,適應能力強,捕食能力強,屬于最可觀的養殖蜂種!
3,黃腰胡蜂
分布: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000的山區,
體長:雌蜂3.5~100px,雄蜂2.5~72.5px,工蜂2.6~87.5px
習性:筑巢方式與金環黑尾相同!但喜歡灌木叢多的地方,巢最大可達10公斤左右!
特征:此蜂膽小如鼠,(不上標),多數出巢都飛行低矮,而且呈S形,速度快。
4,金環胡蜂
別名,地王蜂,地龍蜂,紅頭蜂,大黑蜂,大土蜂,黑腰蜂,中華大胡蜂,
分布:生活在1000~2000海拔山區,高、底零星分布,
體長:雌蜂體長4.8~125px、雄蜂3.9~107.5px、工蜂3.8~112.5px
習性:金環胡蜂體型強大生性兇猛,是世界上最大的胡蜂種類,毒性攻擊性及強,筑巢于地下的洞中,土洞,樹洞等!捕食距離最遠可達5公里以上,食物廣泛,以一些大型昆蟲,或其他蜂種的幼蟲為食,蜂旺時也可捕食一些叫小的動物幼仔,啃食他的肉作為食物!他是蜂界當之無愧的霸主,令人聞風喪膽!!對一些分泌甜漿的樹依賴性最強,他在的地方必須有分泌甜漿的樹,生態較好的地方!它的闊巢方式以搬土出洞門為止,蜂巢最大可達100多公斤!
特征:金環胡蜂種類分四大亞種,即大金環、黑金環、紅金環、黃金環。其中前三種多分布于云南。
5,洞夜胡蜂
別名:大夜蜂,洞夜蜂,毛夜蜂,黑夜蜂
分布:主要分布于海拔1500~2500公尺密林山區,
體長:雌蜂3.8~107.5px,雄蜂2.8~85px,工蜂2.9~95px.
習性:夜胡蜂由晚上出洞采食,夜視力及好,屬于夜行蜂種,但白天也有一定的視覺能飛行,筑巢于具有一定空間的大樹洞或者土洞中,但不會挑土,蜂巢的大小由洞內的空間來定,若是空間太小了偶爾也會搬家,對環境和筑巢地點要求非常苛刻,要求常年溫差較小的地方,而且地理環境也要好,所以極其稀少,再加上是夜間活動,所以很少人能目睹,對樹漿的依賴性及強,蜂巢有外殼,最大可長20公斤以上,
特征:全身長有很長的絨毛,他的毒液是胡蜂之中最強的,殺傷力超過金環胡蜂,抗毒能力也很強,而且兇悍無比,雖說是夜行胡蜂,但若是白天遇到侵略者的話還會群攻,能把敵人追到數十米開外!
6,黃邊胡蜂
分布:分布于海拔1500~2500公尺高海拔山區,
體型:雌蜂3.5~95px,雄蜂2.6~80px,工蜂2.8~87.5px
習性:生活在海拔相對較高的山區,筑巢于樹洞或土洞中,發展時期較短,蜂巢最大5公斤左右。
特征:身上附黃色條紋,捕食距離較近。
7,小紅胡蜂
別名:黃香蜂,小香蜂,細葫蘆,
分布:多分布于海拔1000~2500公尺山區,高低海拔零星分布。
體長:雌蜂體長1.8~57.49999999999999px,雄蜂1.2~37.5px.工蜂1.3~45px.
習性:此蜂筑巢于土洞或樹洞中,巢外形與黃腳相同,挑土方式與黑盾相同,是比較常見的不冬眠物種,也是一種比較勤快的蜂種,一年四季都有出勤,但冬天出勤量比較少,蜂巢能達到二十多層,最大15公斤左右。
特征:性情溫順,捕食能力強,尾部毒針有倒刺,一蟄即沒命,與蜜蜂相同。巢中蜂王可達幾十只,繁衍方式可單王起家也可以像蜜蜂一樣分蜂起家!一般在農歷初夏一直到冬至分蜂!
8,小黑胡蜂
別名:小黑蜂,黑吊包,小土蜂
分布:分布于海拔1000~2500公尺山區,多分布于滇中、西部
體型:雌蜂1.9~62.5px,雄蜂1.3~40px.工蜂1.5~45px
習性:此蜂比較少見,筑巢于低矮的灌木叢中,是一種比較少見的胡蜂種類,生活在茂密的雜木林中,蜂巢最大2.5公斤左右,
特征:蜂的體色與金環相似,個頭略比小紅胡蜂大,體格圓潤,捕食距離不超過1.5公里!
9,黑尾胡蜂
別名:雙金環虎頭蜂,黃腰蜂,
分布:海拔500~1500的山區,高海拔零星分布,
體長:雌蜂3.8~110.00000000000001px,雄蜂3.4~95px.工蜂3.3~100px
習性:黑尾胡蜂筑巢跟金環一樣,但沒金環兇猛。有的甚至很膽小。
特征:此蜂屬于常見的較大蜂種,亞種相對較多,花紋及個頭也不盡相同,主要分為兩大類,勤黑尾及懶黑尾!懶黑尾蜂巢最多3公斤!勤黑尾蜂巢可達到20~30公斤左右!
10,黑絨胡蜂
別名:黑腹虎頭蜂,黑尾仔,雞籠蜂,殺人蜂,七里蜂,腰勾子等!
分布:海拔1000~2000公尺山區,高低海拔均有分布,
體長:雌蜂體長2.8~85px,雄蜂2.2~2.7 cm,工蜂2.0~70px
習性:初期筑巢于較淺的土洞中,但蜂王特別喜歡霸占其他同等大小的蜂,(特別是黃腳,可兩種蜂同時發展),之后并產下自己的卵,待到工蜂差不多時上樹筑巢,筑巢于較高的樹頂,并隨著蜂巢的發展壯大而把蜂窩前的樹葉咬光,蜂窩洞口可有多個,都成豎著的一條縫,故名”牛逼洞”,蜂巢最大可達70公斤以上!
特征:身上絨毛較多,生性兇猛,毒性強,若是遇到危險就會群起而攻之,可把攻擊者追到很遠的距離,每年都會有很多人無意侵犯到它而被它送上黃泉,所稱殺人蜂!
11,黑盾胡蜂
別名:黃胡蜂,洋鬼子,黃蜂等!
分布:多分布于海拔500~1500山區,高海拔少許分布,
體長:雌蜂2.8~75px,雄蜂1.8~62.5px,工蜂2.1~65px
習性:南方常筑巢于地洞,樹洞中,挑土方式與金環等蜂不同,他的挑土方式是把土叼著飛出洞外一段距離以后扔掉,再去找食,所以它來回都有叼著東西,有的很難找到。也有的筑巢于矮處比較密集的灌木叢中,北方主要筑巢于樹上或者巖石上,蜂巢外形跟黃腳相同,最大可達10公斤以上
特征:全身金黃,極好辨認,而且飛行速度快,是最遲冬眠物種。
12,黑紋胡蜂
別名:厚皮殼,厚皮蜂,懶魯蜂,擬大虎頭蜂,擬金環胡蜂等!
分布:主要分布于1000~2000海拔山區,高低海拔均有分布,
體長:雌蜂3.2~90px,雄蜂2.5~70px,工蜂2.4~80px.
習性:筑巢于較矮的灌木叢中,與小黃腰大致相同,蜂巢最大不過5公斤。
特征:此蜂以懶出名,屬于最懶蜂種。單王時蜂巢的形狀有個向下伸出3~125px的圓形葫蘆嘴,蜂的體色跟金環胡蜂相似但小于金環,喜歡在低矮的密林中穿梭!
13,黑胡蜂
別名:麻栗蜂,二土甲,二土勤,懶土甲,早谷蜂,二土蜂
分布:分布于海拔1000~2000公尺山區,高、低海拔零星分布
體長:雌蜂3.4~90px,雄蜂2.4~70px,工蜂2.2~80px
習性:此蜂發展較早,蜂王先筑巢于樹洞,土洞中,到發展壯大以后就會找適合的土洞或樹洞從新筑巢,跟黃腳有點相似,挑土方式與黑盾相同,蜂巢有外殼,最大5公斤左右,
特征:
過冬比較早,體色與金環、擬金環相同,最大區別是此蜂頸部的左右各有一個黃點!
14,青紋胡蜂
別名:青米蜂,綠香蜂,馬蹄蜂,褲襠蜂,小綠蜂,
分布:多分布于海拔1000~2500公尺山區,高低海拔零星分布。
體長:雌蜂體長1.8~57.49999999999999px,雄蜂0.9~35px.工蜂1.0~40px.
習性:筑巢于土洞中,多選較陡的山坡,也是一種勤快的物種.其他與小黃胡蜂相同。
特征:體表呈青色條紋,絨毛較多,繁衍方式也與小黃胡蜂相同,
15,草夜胡蜂
別名:草夜蜂,小夜蜂
分布:分布于海拔1000~2000公尺密林山區。
體長:雌蜂體長2.8~77.5px.雄蜂1.8~62.5px,工蜂2.2~70px
習性:此蜂跟洞夜胡蜂相同,屬于夜行蜂種,但不冬眠,是目前國內發現最大的不冬眠胡蜂品種,選定筑巢地點后可住多年,筑巢在比較密集的灌木叢或者大樹叢中,對環境要求及高。很少地方能看到他的行蹤。蜂巢外形與黃腳相同,最大可達15公斤以上。
特征:全身金黃,微帶綠,長有絨毛,個頭細長,不冬眠,是一種特別的胡蜂種,繁衍方式與蜜蜂相似。
除以上胡蜂種類外,另外還有4個重要的獨棲黃蜂類群為寄生性,并不營巢,這些類群是腫腿蜂超科青蜂科(Chrysididae)的杜鵑黃蜂和土蜂超科臀溝土蜂科(Tiphiidae)的臀溝土蜂、土蜂科(Scoliidae)的土蜂及蟻蜂科(Mutillidae)的蟻蜂.杜鵑黃蜂多呈鮮艷的綠色或藍色,具金屬光澤,將卵產於獨棲的黃蜂和其他蜂類的巢中,幼蟲從卵中孵出后以這些黃蜂或其他蜂類的幼蟲為食或取食后者的親體所準備的食物。
蟻蜂俗名“絲絨蟻”(velvetant),身上覆一層顏色對比鮮明的長而密的毛,通常為紅黑相間;雌體無翅,外表似蟻.多數種類寄生於獨棲性黃蜂或其他蜂類的幼蟲或蛹身上.多數土蜂和臀溝土蜂寄生於土壤中生活的蠐螬(甲蟲幼蟲)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