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枚養蜂人,很多朋友都想自己是一枚養蜂高手,但是養蜂高手并非一蹴而就,這中間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毫不夸張的說,從養蜂小白到養蜂高手這個過程,如果不是家族傳承,在蜂部落看來真的一兩年不算長。從養蜂小白到養蜂高手,這中間需要經歷什么?蜂部落雖然算不得養蜂高手,但是也算是一點小經驗,所以對于這個問題來說,或許用蜂部落的真實經歷回答比較好。
一、從怕蟄到沒有感覺
養蜂開始的第一步可能就是擔心被蜜蜂蜇,蜂部落剛開始養蜂的時候也是一樣,由于最初是養中蜂,采用的是傳統的土養方法,接觸蜜蜂的時間不多,一般只有取蜜的時候會接觸,每一次取蜜都是全副武裝,被蜇一次都要幾天時間才能平靜下來。
后來改為活框養殖,感覺效率還是高了很多,尤其是在學會分蜂和育王以及治療巢蟲后,蜂群慢慢變多,這時候對于被蜂蜇已經完全失去知覺,有時候就看著蜜蜂蜇在自己的手背上,然后輕輕把蜜蜂移走,把螫針一扣就算完事,從來不用做什么處理,過幾天就消除了。
中蜂養殖的時間是蜂部落無法追溯的,畢竟生活在邊遠山區,野生蜜蜂資源豐富,開始的時候都是斷斷續續的養殖,到后來改為活框養殖以后才在當地小有名氣,算是當地比較有經驗的養蜂人吧,算是過了中蜂養殖的一步。
二、初次飼養
意蜂養殖蜂部落是刻骨銘心的,因為這是蜂部落小編進行意蜂養殖的第一步,也是損失最大的一次。
貴州的天氣其很多地方養蜂其實并不太好,尤其是我們大方縣,蜂部落喜歡用鬧鬼來形容這個地方,真的毫不夸張。全年大霧時間非常多,能見度很低,一眼看去看不了幾米的時間比較多,會讓人心情煩躁的那種鬼天氣。
嚴格說起來知道除了中蜂還有意蜂蜂部落小編是在2012年左右才知道,那時候聽說意蜂產量高,加上又有養殖中蜂的經驗。蜂部落小編在貴陽的郊區嘗試飼養意蜂,就養了10箱,大概在2013年左右,就是我們最熟悉的花二道邊上,距離農科院很近。當時租了一個小場地開始了飼養,雖然有養殖中蜂的經驗,但是還是遇到了很多問題,于是不停打聽,不斷找資料。
蜂部落記得最清楚的是樓下有位養殖意蜂的老人(花二道上那時候經常有養蜂人轉場到這里),當時樓下是倉庫,老頭子就住在倉庫里幫兒子看商品,經常大車大車的商品會進行入庫,為了從老頭子那里學到經驗,每天下班后哪怕很累,只要看到老頭子在下貨,馬上上去幫忙,至今幫助老頭子下了多少貨都記不清楚了,但是總算是學到了一點經驗,雖然老頭子養過意蜂,但是經驗還是不足,但是還好他懂的都交給了我。
由于有中蜂養殖經驗,雖然第一年的飼養出現了很多問題,但是由于有老頭子的指點,還算是順利,而且還勉強的越過了冬天。
三、一次失敗的嘗試
在第二年的時候,由于經過了前面養殖10箱的經驗,感覺意蜂也不是那么難養殖,于是又購買了大概七八十群的樣子(買的數量大,蜂場送了一些),直接回到家里建立養蜂場,與家里的中蜂混合飼養。由于購買意蜂的時間是在春季,開始飼養的時候中蜂意蜂共存盜蜂現象倒是有,但是不是很嚴重,大約到了秋季的時候,蜜源植物大量減少,每天意蜂蜂箱門口只見打斗,中蜂蜂箱門口雖然沒有打斗,但是蜜蜂慢慢減少,而且大量逃群,60多箱中蜂慢慢變成了十幾箱,最后沒辦法只有轉移到大姐家寄養,由于缺少管理,如今剩余的只有幾箱中蜂。
在中蜂轉走以后,很快到了第二個冬季,由于有前面一年的小規模養殖經驗,就按照前面一年的養殖方式來進行飼養,第二年開春的時候檢查,大量的蜜蜂已經完蛋,死了一半多,順利越冬的4分之一不到,信心備受打擊。
蜂部落覺得造成蜜蜂大量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沒有控制好意蜂的食量,還有就是大方縣的溫度與貴陽的溫度有幾度的差別,另外一個原因是沒有培育越冬蜂和除螨。
剩余的大概還有十四箱蜜蜂,到了春季開繁以后出現了大量的蜂螨,當時對于蜂螨并不了解,完全不知道怎么辦,什么亂七八糟的藥物都用盡,還是沒有解決,后來知道有治療蜂螨的藥物,開始購買蜂螨藥物來進行治療,但是由于用藥控制不好,大量的蜜蜂死亡,在地上堆成堆,十幾箱蜜蜂最后剩余幾箱。
雖然殺螨把大量的蜜蜂殺滅了,但是存活下來的還真的治療了螨蟲,由于有育王經驗,很快蜜蜂恢復,也開始慢慢的去控制殺螨的藥物,結識更多的養蜂人、交朋友,攀親戚,什么亂七八糟的只要能夠學到養蜂經驗的幾乎認干爹都干了。很幸運,后來的確認了一位好舅舅,是專門養殖意蜂的,從他那里購買了一批意蜂,知道了蜜蜂要轉場,在冬季的時候把蜜蜂與舅舅的共同轉場養殖,經過一年的轉場,雖然還是處于虧本階段,但是已經有了相當成熟的育王技術、儲王技術、王漿采集技術,算是真正的上道了吧。
在第三年的時候由于考慮到轉場養殖成本太高,第三年沒有進行轉場養殖,而是在家里定地飼養,冬季的時候依靠飼料來進行維持,加上過去失敗的經驗,總算是讓蜜蜂度過了冬季。
其實意蜂定地飼養在蜂部落看來是可以的,尤其是產漿的意蜂,定地飼養與轉場收入差別不大,如果是氣候比較好的地方,以產漿為目的的話,應該說轉不轉場都差不多,只是說轉場的話管理相對比較簡單,不轉場需要做好保溫和越冬工作。
從第一年開始定地飼養以后,后來就沒有進行過轉場,但是還算可以,雖然比不上轉場賺的多,產量還是遠遠高于中蜂,雖然比較辛苦,消費也大,總體上還是比養殖中蜂強。
四、關于養蜂的建議
從蜂部落養殖的實際情況來看,如果真的要有經驗,單獨針對中蜂而言,在抱定要成功的前提下,蜂部落認為至少要一年時間,還是要愛學習愛動腦的,否則一年的時間都比較長。所以蜂部落小編認為,養蜂應該算是一項長效的投資,沒有經驗大規模飼養風險很大,而且新手不建議飼養意蜂,如果是少量飼養吃蜂蜜的,喜歡意蜂蜜的朋友也可以少量飼養,定地飼養條件好的地方還是可以的,應該說蜂部落的家鄉算是比較惡劣的氣候吧,這種地方都能定地飼養,其它地方問題應該不大。
關于飼養規模,很多資料上介紹一個養蜂地點養殖150群,其實這個數據在蜂部落看來問題比較多,就如蜂部落小編現在的養蜂場,附近養蜂的人太多,把蜜蜂控制在100箱左右蜜源都不充足,所以養殖經驗就相對要求高一點,在冬季的時候保留一部分,然后春繁的時候繁殖出來,反正多了也是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