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游胡蜂是胡蜂中體型較大的種類,同時也是攻擊性最強且傷人最多的胡蜂,別稱毛七里、七里蜂、游七里等,因攻擊時能將入侵者追趕到七里遠而得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陜西、貴州、重慶等地。
一、科屬分類
七里游胡蜂是攻擊性最強的胡蜂,同時也是蟄傷人最多的胡蜂,在生物學分類上劃歸于動物界、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細腰亞目、胡蜂科、胡蜂屬,因能將入侵者追趕到七里遠而得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陜西、貴州、重慶等地。
二、形態(tài)特征
七里游胡蜂最典型的特征是胸部背板棕色,腹部黑色且背部第二節(jié)具黃色環(huán)線,雌蜂背部第一節(jié)有較粗的黃線,體長因蜂型(雌蜂、雄蜂、職蜂)不同而不同,其中雌蜂體長約30~32毫米,雄蜂體長約21~23毫米,工蜂(職蜂)體長約20~22毫米。
三、社會結構
七里游胡蜂是社會性昆蟲,蜂群由雌蜂、雄蜂和職蜂三種蜂型組成,其中雌蜂負責產(chǎn)卵和哺育第一代職蜂,雄蜂負責與雌蜂交尾且交尾后不久便會死亡,而職蜂則負責群體內(nèi)幾乎所有的勞作,例如修筑蜂巢、飼喂幼蟲、采集食物、守衛(wèi)蜂巢等。
四、生長發(fā)育
七里游胡蜂是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昆蟲,三型蜂都要經(jīng)卵、幼蟲、蛹、成蜂四個階段,其中卵呈白色,橢圓形,幼蟲呈白色,無足,體型粗胖,蛹不進食,黃白色且體色會隨著老熟程度而逐漸加深,頭、胸、腹分明,羽化成蜂后用上顎咬破房蓋鉆出。
五、生活習性
七里游胡蜂是偏肉食的雜食性昆蟲,主要以小型昆蟲及鱗翅目昆蟲的幼蟲為食,也采食多種植物的花蜜和果實,另外七里游胡蜂的蜂王一般不會像其他胡蜂一樣獨自筑巢,而是強占黃腳胡蜂的蜂巢,8~9月份是鼎盛期,10月份后逐漸走向沒落。
總結:七里游胡蜂是胡蜂種屬中體型較大的一個品種,其攻擊性最強,對人畜傷害也是最大的,素有“聞蜂喪膽”的惡名,當七里游胡蜂巢收到攻擊后,會成群結隊,蜂擁而上,據(jù)說能追擊侵犯者達七里之遠,也因此得名“七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