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腰蜂是蜾蠃科昆蟲的統(tǒng)稱,學名蜾蠃,別稱螟蛉蟲、蒲盧、缸瓦蜂等,因腰特別纖細而得名,成蜂平時無巢,營自由生活,繁殖期雌蜂才銜泥建巢或利用空竹管等做巢,下面來看一看細腰蜂長什么樣子吧!
一、形態(tài)特征
細腰蜂體軀由頭、胸、腹三個部分組成,頭部球形、略窄于胸部,額部呈黑色,復眼內(nèi)緣中部有黃色短縱帶,前胸背板黑色、覆有白色短毛,中胸背板全黑色,小盾片黑色,翅膀呈深褐色并帶紫色光澤,腹部黑色、覆有白色短毛,最典型的特征是腰部非常纖細。
二、分布范圍
細腰蜂是蜾蠃科昆蟲的統(tǒng)稱,學名蜾蠃,外形和胡蜂科昆蟲很相似,但細腰蜂的腰部長且更纖細,全世界已知種類約3000種,我國約有400多種,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每年可繁殖兩代,一般5月上旬交配產(chǎn)卵,5月下旬化蛹,6月初羽化成蜂,9月前為活動期。
三、生活習性
細腰蜂是捕食性蜂類,成蜂平時無巢,營自由生活,繁殖期雌蜂銜泥或利用竹管筑巢,每巢產(chǎn)一卵并捕捉稻螟蛉、玉米螟、棉金剛鉆、棉鈴蟲等經(jīng)麻醉后貯于巢室內(nèi)供幼蟲食用,古時候人們以為細腰蜂是在養(yǎng)螟蛉傳宗接代,實際上細腰蜂只是在為自己的幼蟲準備食物。
四、常見種類
1、點蜾蠃:點蜾蠃體長9~11毫米,主要以菜青蟲為食,廣泛分布在河北、山東、河南、新疆、江蘇、四川等地。
2、中華異喙蜾蠃:中華異喙蜾蠃體長約15毫米,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3、中華直盾蜾蠃:中華直盾蜾蠃體長約8~9毫米,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河北、四川、臺灣等地最常見。
4、多蜾蠃:多蜾蠃體長13~14毫米,主要以菜青蟲為食,廣泛分布于湖南、遼寧、浙江、江西、四川、廣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