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又名胡蜂,在農村的山野林畔,不時都會呈現它的蹤影。有一種專門用腐朽木漿、牛糞等在高樹上筑造蜂巢的,我們當地人稱它為葫蘆蜂,另一種在地底打洞造窩的被稱作地王蜂。隨著人們對餐桌文化的追求,被稱為舌尖美味的胡蜂蛹更是水漲船高,胡蜂酒也受到風濕患者的追棒。原來明目張膽在樹上筑巢的葫蘆蜂已經日漸稀少,如今,想找到馬蜂窩,如果沒有點真才實學是行不通的。
尋找胡蜂的方法
(1)打聽
村民是大自然的主人,他們洞悉山野間的許多信息,特別是采藥人、獵人、采松脂者,他們經常在山里活動,了解胡蜂的蹤跡,能為尋找胡蜂提供許多有價值的線索,甚至能帶你直接找到胡蜂巢穴。
(2)引誘
根據胡蜂的生活習性和自己不斷積累的捕捉經驗,觀察山形地貌,在胡蜂可能出沒的地方,把牛肉、螞蚱、青蛙腿等食物夾在木棍、竹桿上,引誘胡蜂取食。根據取食胡蜂的品種、數量、時間長短、飛行方向,對胡蜂巢穴位置作出大約估計。
(3)養蜂場
山區養蜂場受胡蜂危害特別嚴重,也是獵捕胡蜂的特佳場地。在食物短缺季節,蜜蜂就成為胡蜂的主要捕食對象。前些年胡蜂猖獗的季節都要請專業師傅來幫忙剿滅胡蜂,現在,獵捕胡蜂者往往不請自到,倒讓蜂語語清閑了許多。
追蹤覓跡尋找巢穴
(1)誘餌追蹤法
1.選擇胡蜂經常出沒的2個相距300-500m的山脊(山谷兩側突出的地方)設置引誘胡蜂點。
2.準備2根竹子,剔除枝葉,從末端中間劈開10cm長的口,把新鮮的小塊牛肉夾到里面。分別插在選好的誘蜂點。
3.觀察胡蜂取食后回巢的飛行路線,趁胡蜂取食的時候,把誘餌沿著胡蜂回巢飛行方向前移,每次移動100-200m,逐漸縮短兩誘蜂點與胡蜂窩的距離。
4.經過2-3次的移動,胡蜂窩的大概位置基本可以確定,兩個誘蜂點飛行路線形成的交叉點,就是胡蜂窩位置。
5.臨近窩點不能驚動胡蜂,以免招惹胡蜂攻擊。胡蜂窩附近會有大量胡蜂出沒,有明顯的“嗡嗡”聲,巢門前會有一大堆造窩時排出的泥土。
(2)胡蜂標追蹤法
1.用麻絲或細魚線制作一個小圓環,線頭用半張卷煙紙纏繞成三角形胡蜂標。
2.待胡蜂取食時,從尾部逐漸套入至頸部,搓緊、縮小圓環至不脫落為止。
3.連續制作3-5個胡蜂標,觀察(可借助望遠鏡)胡蜂回巢路線,在胡蜂脫離視線的地方設置第二觀察點,依次觀察、追蹤,找到胡蜂窩為止。
直搗老巢
1.準備好收捕工具,穿上防胡蜂服。
2.先用噴煙器,往胡蜂出入口噴煙,堵塞冒煙出來的胡蜂透氣口。
3.噴煙15-20分鐘,即可開始挖掘胡蜂巢。
4.把胡蜂巢逐一移出洞外,用筷子把成蜂夾入安全透氣的容器。
獵捕胡蜂小技巧
1.從養蜂場引胡蜂到誘蜂點,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把誘蜂點設置在南向山脊,便于觀察,能夠快速找到胡蜂老巢。
3.不要追蹤不捕食胡蜂,窩被掏后的胡蜂不捕食,追蹤將徒勞無功。
4.收捕胡蜂以2-3人配合為佳,白天追蹤老巢,夜間挖巢,收捕效率高。
5.誘蜂時,發現胡蜂互相打架,說明附近有兩窩胡蜂。
6.胡蜂巢穴排出的泥土量,與胡蜂巢大小成正比,如果排出泥土太少,可以過一段時間再收捕。
7.如果胡蜂取食每次往返時間超過10 分 鐘,說明巢穴較遠,應另設誘蜂點。
8.把蜂后(產卵的蜂王)和一小塊帶蟲蛹的蜂巢留在洞內,并恢復洞口,9月份還可以收獲一次,我們當地人稱它為“割韭菜”。
總結:在農村野外尋找胡蜂窩,可根據胡蜂的生活習性和自己不斷積累的捕捉經驗,通過誘餌追蹤法、胡蜂標追蹤法都能迅速找到胡蜂老巢。胡蜂蛹味美,胡蜂酒價高,但切勿趕盡殺絕,大量清剿胡蜂后,農林間的害蟲就更加肆意妄為了。